(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网讯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反映了2022年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和汉江等重要支流的水生生物资源、重点保护物种、外来物种、栖息生境、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状况。
《公报》显示,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稳步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比2020年(同监测点位)增加25种。长江干流科研监测的单位捕捞量比上年增加20.0%。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约1249头,与2017年相比,数量增加23.4%,年均增长率4.3%。四大家鱼、刀鲚等资源恢复明显,刀鲚能够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水域洞庭湖,多年未监测到的鳤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和通江湖泊多个水域出现。《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较差”,与2021年持平,但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两个等级。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沱江、嘉陵江、乌江和汉江为“较差”,大渡河和岷江为“差”。长江流域重点物种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推算葛洲坝下中华鲟亲鱼(性成熟,可参与繁殖)仅13尾,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无自然繁殖个体。此外,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外来鱼类23种,与2021年相比,新监测到拉氏大吻鱥、短盖巨脂鲤、云斑鮰、伽利略罗非鱼、绿太阳鱼和虹鳟等,外来物种种类有所增加,存在一定入侵风险。 在栖息生境方面,《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栖息生境状况总体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相比2021年,长江干流在建航道整治工程涉河长度也略有下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在持续巩固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同时,针对《公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保护修复措施,优化调查监测评估,更好地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 |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3—2024年度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3—2024年度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3—2024年度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
重庆去年出栏生猪1904万头 高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
云南 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跑出加速度 |
做好长三角“菜篮子” 在最“水灵”的时候遇见你 |
大豆玉米“手牵手”进入丰收季——探访吉林省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
2023年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 |
10月12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54个点 |
江苏省滨海县 数字技术让农民“慧”种地 |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效能 最高检印发典型案例强化耕地司法保护 |
陕西首批巨型稻在汉阴试种成功 |
全国首批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核试点顺利完成 |
第九届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举行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