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9月23日在陕西杨凌落下帷幕。展会为期5天,103.35万人次现场参观,项目签约投资和交易金额达1112.77亿元。
“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为今年农高会的重中之重。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论坛于9月19日至20日举办,聚焦黑土、盐碱土、红壤、水稻土和黄土等重要土壤类型的保护和利用,凝聚国际共识,发布《2023全球土壤健康杨凌倡议》。
南非农业、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卡帕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专门讨论土壤健康的国际论坛,与会国家能够共同关注这个议题,我很感动。”
(资料图片)
今年12月5日将迎来第十个世界土壤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已有1/3的土地因侵蚀、盐碱、酸化等问题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改善土壤健康迫在眉睫。
“中国愿与各方加强土壤健康领域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开展联合研发,密切人员交往,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本届农高会上,9000多项农业高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示了农业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装备、新应用、新模式。
在未来农业智能装备专题展上,一台机器人进行番茄采摘,吸引参观者驻足。“智农番茄采摘机器人主要用于农业园区、标准化温室种植等场景,对采摘果实的3D空间位置可以进行毫米级识别。”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采摘机器人项目工程师海丹说,“参展期间,我们与陕西的农业企业达成合作,为更多智慧农场提供农业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北京展区,一款畜禽健康状况巡检机器人亮相。工作人员王艾萌介绍,通过机器人的前置摄像头,可以监控、记录和分析畜禽健康状况,收集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节省人工巡检80%以上的工作。”
本届农高会上,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单位参展参会。乌兹别克斯坦是本届农高会主宾国,展出了鹰嘴豆、蜂蜜、果干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民族手工艺品。
在荷兰展区,现代种植产业链展览展示让人耳目一新。13家企业带来的农业高科技覆盖水果蔬菜花卉育种、智能温室设计建造、智慧农业设施设备、农业人工照明等现代种植产业链各个环节。
在阿富汗展区,参观者停下脚步,欣赏沙姆斯从阿富汗带来的精美地毯。沙姆斯大学期间主修中文,如今在上海创办了公司。“去年我参加农高会,将中国的温室大棚引进阿富汗,非常受欢迎;今年我对机械采摘臂很感兴趣。”沙姆斯说。
杨凌农高会创办30年来,已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3300多万名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8万项,发布推出科技成果和专利1.26万余个,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本届农高会首次走出国门,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设立展区,展示农业技术及特色农产品、农机装备等,实现以会为媒,推动中国农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杨凌农高会项目签约投资和交易额逾1112亿元守护土壤健康 发展智慧农业 |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举办观摩会——开展试验示范 兼顾作物丰产和耕地质量提升 |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视频调度2023年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 |
2023年赤水河圆口铜鱼公益增殖放流举行 |
全国农产品品质评价分级报告研讨会在京举办 |
体育燃动希望的田野——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体育赛事活动精彩纷呈 |
青海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
2023第四届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 |
《优质农产品》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 |
平凉市聚力推动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优质湘猪工程”喜见成效 湖南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全国第一 |
大理州永平县水稻玉米喜迎丰收 |
大荔冬枣亮相杭州亚运会 |
吉林用卫星“种地”的家庭农场 |
吉林省全力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加”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