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河南正阳县黄磊家庭农场2800亩花生技术连片示范区,记者看到花生正处于饱果期,植株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施用ARC菌剂的花生叶片更绿,植株更壮实,花生根系长出来的根瘤就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花生长出这么多的根瘤。”黄磊说,“我估算按目前的花生长势,每亩至少增产100斤。”
近日,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千亩连片应用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河南正阳县举行。专家组公布了示范田现场测产结果,使用该技术,示范田花生亩产达375.2公斤,相比对照增产20.37%。以张新友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创新性突出,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论的现有认知,具有固氮、固碳和增产、增效、增安全鲜明特点,符合新时代国家农业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在花生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减损、减肥、减本和减碳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花生、玉米等粮油产品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威胁产业发展和生命健康,其污染阻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同时,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够与土壤中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作物养分氨,但自然状态下花生根瘤数量少,固氮效率差,难以满足高质高效绿色生产需求,如何提高花生结瘤固氮效率同样是世界热点前沿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多年持续研究,通过从土壤源头开展黄曲霉毒素阻控和结瘤固氮诱导耦合探索,首创了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发明出ARC微生物菌剂,实现了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与同步提高生物固氮。
据介绍,在全国花生主产区,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示范应用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普遍出现结瘤时间提前、结瘤数量增多、结瘤及固氮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提高,示范点普遍显著增产。湖北襄阳金太阳合作社已经连续3年使用ARC菌剂,第一年300亩花生田使用了ARC菌剂,发现每亩增产达120斤,第二年1000亩花生地里用了ARC菌肥,今年使用ARC菌剂种的花生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理事长马理说:“ARC菌剂很神奇,花生生产上有奇效,又增产,毒素又少,使用起来还简单,做底肥用一次,3公斤就行。我总结有这几个效果:苗齐、苗壮、果多、果重、果白、价高!去年因为我们用ARC菌剂种出来的花生果白、果大、口感好,卖给做炒货的商家,一斤多卖了3毛多钱。”
2022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组织对全国花生主产区16省40个花生示范点现场测产结果:高、中、低产田及盐碱地四类产田普遍显著增产,平均增产19.67%。同时,花生果黄曲霉产毒菌丰度降低60%以上,花生仁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了80%,黄曲霉毒素阻控效果十分显著,应用ARC微生物菌剂试验示范田均表现出显著的提质固氮减损增产效果。2023年,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入选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已在河南、山东、辽宁等16个花生主产省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ARC耦合技术助秋收花生亩产提两成 |
中国热科院在富硅生物炭增强香蕉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新疆红枣一路飘红的背后 |
青海省玉树州出台十项惠农惠牧政策 |
青海盐湖股份65年累计生产钾肥7000多万吨 相当于为国家粮食增产4亿多吨 |
北辰区双口镇——赏田间“丰”景 赴秋实之约 |
2023年全国小麦秋冬种指导意见 |
金秋时节结硕果 应季特色经济作物进入采收高峰期 |
多地水稻迎来收获期 高产攻关示范带动成效明显 |
各地抓紧秋粮后期田间管理 多举措助力粮食稳产丰收 |
9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05个点 |
9月2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13个点 |
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有哪些拳头产品 |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现场灭除活动在贵州举办 |
技术创新推进黄河“几”字弯盐碱地改造利用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