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全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河谷热区“土特产” 实现产业化富民

2023-08-17 16:35:16    来源:云南日报

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充分发挥昆明唯一河谷热区优势,谋划小江河谷调果蔬、二半山区兴畜牧、高寒山区种中药材立体布局,系统推进花椒产业园、大洋芋农业产业园、小江干热河谷果蔬产业园、优质大蒜产业园、高山药材产业园、畜禽养殖产业园6个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将土特产做出大市场,实现产业化富民。 

瞄准特色 抓实产业

东川区全力打造“一县一业”高品质花椒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区域特色时令蔬菜、高山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种植养殖支柱产业,推动构建“1+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多村联盟”,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硬支撑”。


(资料图片)

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充分利用小江流域干热河谷资源发展反季节特色果蔬种植,在半山区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和花椒产业发展,在高海拔地区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中药材和有机蔬菜种植,着力打造东川花椒、东川大洋芋、东川果蔬、东川大蒜、东川畜禽、东川药材特色主导产业。

发挥人才服务效能,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国家(省)科技特派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科服务团科技力量,实施科技特派团三年服务计划,引进新品种(品系)62个、新技术3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个,制定产业技术规范2项。抓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共引进番茄品种15个、辣(甜)椒品种3个、西瓜品种5个、甜瓜品种7个,目前试验示范推广已进入采收期。

深化技术帮带,53名国家和省、市科技特派团专家与42个企业、种植养殖大户“一对一”结对,开展科技服务63次,线上线下培训及现场指导4882人次。

搭建创新平台,申报昆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4个基层专家工作站获批设站,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创建专家大院2个、科技小院3个,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12亩,研发番茄新品种3个。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孵化基地)建设,扩建现代化大棚25亩,水肥一体化设施改造8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80亩,每年引进水果和蔬菜试验示范品种50个以上。

打出品牌 效应显现

东川区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特、特而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土特产,让东川特色、东川味道走出“家门”,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抓市场主体培育和品牌培树,制定出台产业奖补、金融贴息、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建立区级“五好”示范龙头企业培育体系,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10家、区级20家。聚焦东川大洋芋、东川果蔬、东川花椒等进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探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目录管理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高品质特色品牌,着力新增打造省级“一村一品”5个、市级15个、区级20个。

实施“一县一业”花椒产业园建设,打造花椒示范基地5个,完成花椒提质增效1.5万亩,推进创建“一县一业”特色县。2022年,东川大蒜产业园产值实现首个单品破亿元。

大力发展以上市早、口感佳、种类多为特色优势的东川农特产品,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全区建成100亩以上优质农特产品基地25个,美国红提葡萄、东川大蒜、冬早马铃薯、三月桃等农产品比全国各地上市时间早1个月左右。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川区“紫铜东蒜”“金土猪”“鹅名堂”“金江小芭蕉”“疙瘩金红薯”“金太阳甜杏”“云南参”“铜橙”“红土橙”等一批小有名气的品牌得到市场认可,“东川面条”“东川大洋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区现有认证“三品一标”68个,培育“十大名品”7个。

2023年,东川启动实施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10亿级农业特色产业。

联农带农 增收致富

东川因地制宜规划全区149个村产业发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联动互促,乡村特色产业成增收富民产业。

建立常态长效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挥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强化村集体主体作用,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直接经营、入股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探索资源开发型、服务创业型、能人带动型、产业融合型、抱团发展型、异地置业型等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共申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项目100个,争取资金5450万元,撬动资金13103.05万元,全区76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10个村(社区)达50万元以上。

完善“双绑一联合”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至少与一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受益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区90户新型经营主体与22837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实施产业项目辐射带动农户增收16428户59332人。

创新实施精准帮扶就业“六步法”,通过大力发展花椒、甜杏、稻米、肉牛、水产、辣椒、大蒜、西瓜、无花果、早春桃等土特产,引导群众参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增加收入,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坚持农文体旅融合,推动特色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衔接,围绕“趣玩东川”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发布“东川四季”农特产品创意设计文创礼盒及“椒个朋友、花生好事、芒里偷闲、心有所薯、梅你不行、栋粮之才”等22个农特产品伴手礼。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v 昆明市东川区全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河谷热区“土特产” 实现产业化富民 2023-08-17
v 电商助力振兴 青春告白乡村——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队赴商洛市岚皋县开展实践调研 2023-08-17
v 风调雨顺 湖北320万亩再生稻喜获丰收 2023-08-17
v 湖北油菜夏收面积总产双创历史新高 2023-08-17
v 蒋林宏:从施甸到南甸 二十载铁杵磨成绣花针 2023-08-17
v 国家林草局印发《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3-08-17
v 美国经济稳步前进 软着陆前景可期 2023-08-17
v 立陶宛因“地缘政治局势”关闭两个边境检查站,白俄罗斯:理由牵强 2023-08-17
v 嘉祥县公安局老僧堂派出所深入辖区宣传“码上办”线上服务平台 2023-08-17
v 吉林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三下乡”活动惠民暖心促振兴 2023-08-17
v 从“吉牛云”到“吉牛帮”看数字化助力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 2023-08-17
v 河北省定州市农机送检下乡 让“服务多跑路” 2023-08-17
v “出圈”有道,国际藤茶大会助力擦亮“来凤藤茶”名片 2023-08-17
v 8月1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4个点 2023-08-17
v 2023武汉青山区(化工区)社区干事招聘要求 2023-08-17
v 陕西加快调种确保秋播用种 2023-08-17
v 黑龙江黑河市挖掘“原字号”潜力 推动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 2023-08-17
v 黑龙江进行全覆盖式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2023-08-17
v 甘肃保障秋粮有“薯”光 2023-08-17
v 甘肃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2023-08-17
v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湖南张家界(慈利)站落成 2023-08-17
v 天准科技: 天准镀铜图形化设备进展顺利,具体业务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告 2023-08-17
v 万物智联,千行百业加快“蝶变” 2023-08-17
v 新冠“三阳”引关注,重复感染会更危险吗? 2023-08-17
v 油价又要降了!92号汽油价格恐破60元/升 2023-08-17
v 别白跑!天津动物园:8月21日至25日熊猫馆闭馆 2023-08-17
v 铁路部门:多功能候车座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 2023-08-17
v 国产品牌再塑新标杆!硬派混动SUV方程豹、DMO技术平台正式发布 2023-08-17
v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96岁老太珍存百余家用老物件 2023-08-17
v 福建举办首届开海文化季启动仪式 2023-08-17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